穩定幣總市值突破2769億美元
2025-08-25
當DefiLlama的數據顯示全球穩定幣總市值達到2769.16億美元,過去7天還在以2.18%的速度增長時,很多人可能沒意識到,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全球大多數國家的外匯儲備。
值得注意的是,其中USDT以60.12%的市占率穩坐頭把交椅,意味著每流通10美元穩定幣,就有6美元帶著USDT的標識。
2014年它剛出現時,加密貨幣還被視作騙子的玩具,數字交易所暫無法幣通道。USDT用“1:1 錨定美元”的承諾,成了連接現實世界和加密市場的第一座橋。
如今它每天在鏈上流轉的資金超過1000億美元,全球90%的數字交易所都把它當結算貨幣,就像當年的美元靠著黃金本位統治了戰后世界。
去年它的儲備報告顯示,只有66%是現金和短期美債,剩下的全是商業票據、加密資產這類高風險資產,而且從來沒敢讓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正式審計過。
2022年UST那幾天,USDT突然暴跌到0.95美元,引發全網恐慌性擠兌,差點重演雷曼兄弟的悲劇。
USDC靠著“100%現金+短期美債儲備”和每月公開審計報告,硬生生從0做到了26%的市占率。
今年Circle公司成功在紐交所上市,市值一度摸到千億人民幣,成了第一個被主流資本市場認可的穩定幣玩家。更狠的是它打通了傳統金融的任督二脈:現在用USDC通過Visa卡消費,手續費只有SWIFT系統的百分之一,跨境轉賬秒到賬,甚至摩根大通都開始用它給企業客戶結算。
去中心化穩定幣USDe靠“Delta中性對沖”機制,半年內從1.46億漲到62億美元,用戶不用抵押任何資產就能生成穩定幣,靠的是用加密資產做套利對沖產生的收益來托底。MakerDAO的USDS則瞄準了DeFi借貸市場,讓穩定幣和現實世界的資產產生更緊密的綁定。這些新玩家正在證明,穩定幣的戰場早就不只是“誰的美元儲備更干凈”這么簡單。
美國《GENIUS法案》明確說它不是證券,但要求儲備資產必須是高流動性的硬通貨,直接判了算法穩定幣的死刑;香港8月生效的《穩定幣條例》允許錨定離岸人民幣,等于給人民幣國際化開了個新窗口、新機遇;歐盟MiCA法案則更為嚴格,要求發行方必須在歐盟注冊,儲備資產至少三分之一得存在銀行里。
這些政策看似是緊箍咒,實際上是給行業發了準生證。渣打銀行已經預測,到2028年穩定幣規模能沖到2萬億美元,相當于現在全球外匯儲備的五分之一。
在Solana鏈上轉一筆穩定幣,手續費低到0.00025美元,34個國家的商家通過Shopify就能收USDC,不用再被銀行扣一層外匯手續費;沃爾瑪和亞馬遜開始試點穩定幣支付,用USDC買單還能返1%現金;美國的RealT平臺把住宅物業拆成代幣,50美元就能當房東收租金;在迪拜,計劃到2033年把160億美元房地產都上鏈,到時候用穩定幣買樓可能比刷卡還方便。
雖然穩定幣年交易量36萬億美元,比Visa加 Mastercard還多,但70%-80%都涉嫌機器人套利,線%。這就像一座看起來車水馬龍的城市,仔細一看全是快遞車在空跑,沒多少真正的居民。一旦監管收緊或者套利空間消失,流動性可能說沒就沒。
美國不準搞算法穩定幣,韓國新加坡目前可以;香港允許錨定多種貨幣,歐洲卻只認單一法幣。這種“各自為政”的狀態,可能讓穩定幣在跨境流通時突然碰壁。
去年6月,Solana鏈上一個穩定幣協議因為預言機出問題,5億美元瞬間脫錨。這提醒我們技術再牛,也架不住規則打架。
現在99%的穩定幣都錨定美元,但阿根廷人用它來對沖本幣貶值,非洲人靠它避開高昂的跨境匯款手續費,這些需求正在催生非美元穩定幣的機會。也許未來某天,我們用數字人民幣在海外購物,就像現在刷美元信用卡一樣自然。
當沃爾瑪開始收USDC,當房產可以用穩定幣拆分購買,這場革命就已經走出了加密社區的小圈子。
USDT的60%市占率或許還能維持一陣,但穩定幣的故事,早已不是某一個幣種的勝負。它更像一面鏡子,照出傳統金融的低效與傲慢,也映照著數字經濟的無限可能。
對于普通用戶來說,看懂穩定幣的邏輯,或許就能提前抓住未來十年金融變革的鑰匙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